航次首席科学家汪嘉宁介绍,这个航次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的航次之一,总航程约7100海里,预计2017年1月中旬返航。航次主要任务是维护并优化我国在西太平洋布放的深海潜标,同时新布放一些潜标。 ![]() “我们将回收在西太平洋工作了两年的潜标,读取数据,然后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更换电池等,同时进行升级改造,使其数据能实时传回陆地,然后再重新布放至西太平洋海域。”汪嘉宁说。 据介绍,这些潜标记录了本世纪最强厄尔尼诺事件生成、发展、消亡和向拉尼娜事件转换的全过程,将会为科学家解读气候变化及其与暖池和大洋环流的关系等,提供最新、最直接的数据支撑。 此外,随船科学家将应用多种观测技术和科考设备,在西太平洋开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等学科的调查,并对小尺度湍流、中尺度涡和大尺度环流等进行多维同步观测。 据了解,本航次共有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厦门大学等单位的70多名科考队员参加。 |
荒岛情缘 发表于 2017-1-6 09:47
用于侦查不知可否?
小黑屋|手机版|辽ICP备12011429号|辽公安备21091102000117|南海研究论坛
GMT+8, 2022-7-4 07:52 , Processed in 0.146999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