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ongfang77 于 2022-4-7 13:42 编辑
' Y/ F9 ~7 U$ l/ y; S! _0 ^2 m
' J5 n4 k1 v, _. U# q( x第二部分 5 I7 c, b2 A' H7 k% `' X
6 I9 X- @0 a' h7 H% s3 P8 k
+ V- O$ B+ K$ y6 W& [; F7 t8 n# U
图:初代土司杨国正与土司印信 * \/ a9 w2 w ]: d! _9 G6 p5 h
清朝与明朝一样,由于中央政府在边地的统治力量薄弱,他们将土司看作治边护边的重要力量。虽然这些土司来自于不同的民族却充当起西南边境上的第一道防线。* S2 m( u- g; N9 x3 `% \
1840年,云南总督桂良念及杨氏家族治理下的果敢为西南边界安定作出了贡献,上书朝廷封杨氏家族为“世袭果敢县令”,杨氏家族对果敢的统治权受到了中央政府的承认,果敢也借此从镇康州独立出来,建立了汉人土司政权——果敢土司。7 h* D* O( s6 _' |6 W8 f+ n
果敢土司成立的同时,整个东北亚的政治局势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英国作为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西方国家,正在全球四处出击扩张势力范围。他们通过鸦片战争击碎了大清帝国天朝上国的梦境,而在中国的西面,英国人将印度半岛收入囊中后又将目光锁定了缅甸。
7 c+ Z3 s1 p% e5 j' ^9 |3 O3 _/ x9 R9 m1 T0 _/ r) e
7 j' ?# |4 M" o9 j( H. K
1824-1885年间,英国相继发动了三次英缅战争并彻底灭亡了缅甸的贡榜王朝,其后的几年英军开始扫荡缅甸边境地区,意图将缅甸全境纳入统治。1887年缅甸东北的木邦土司向英国人投降,英国人投桃报李将其周边48个茅扎(从属于土司的领主)划给了木邦,果敢就是其中之一。! n9 a, u8 i8 \7 Y3 C
对于英国人这种“慷他人之慨”的行为,果敢的杨氏嗤之以鼻,他们认为果敢是从属中国的自治土司,英国人和缅甸人都不能把手伸向这里,而且自己的级别也是土司,根本不是低一级的茅扎。 9 A5 d- A2 A% A
多次拉拢无果后,1894年中英之间划定了滇缅边界,果敢被承认为中国领土。但清朝面临的外患可不止英国一家,吞并越南、老挝的法国也急于同中国划界并借此割占中国领土。* ~, k9 w- L% X
1897年由于清政府在与法国的边界谈判中将两块地区划给了法国治下的老挝,英国人认为自己在之前的边界谈判中吃了亏,逼迫清政府修约。续约签订后果敢被割让给英属缅甸,自此脱离了中国的管控。
- |% ?9 g. b6 v( C, l- n被英国统治期间,果敢保留了杨氏家族和土司制度,但被迫降级为茅扎接受木邦土司的领导。我们姑且可以把它理解为英国版的羁縻政策。! A- E0 i9 c# g! @5 k
* _* N5 _$ C( H$ w$ a
国民政府组织远征军赴缅援助英军。远征作战以失利告终,一部分被打散的远征军就流落到果敢并居住下来。 1949年解放军挺进西南。数万战败的国民党军携带着家眷溃退到缅甸境内,有一部分也来到了果敢并选择定居于此。这部分远征军及国民党溃军、军眷就构成了果敢的第三次移民潮。
7 r, K, v( \2 T果敢从明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先后经历了三次移民潮,数万汉族移民迁入此地,彻底改变了当地原有的民族构cheng。这些移民以说西南官话的云南人为主,在文化上与缅甸南方的潮汕移民明显不同,也为日后的果敢立族埋下了伏笔。 经历了元明清三代600余年的统治后,果敢在殖民者的武力威胁下脱离了中国变成了缅甸领土。但生活在这里的汉人风俗文化与缅甸有着巨大的差别,成为了日后缅果冲突的导火索。
% j; F0 S( ?, G2 {$ v7 E,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