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之下的日本“修宪”-赵葆珉
! k" i0 O0 v) R! _/ n7 ~3 O
俄乌冲突持续带来的地缘政治效应之一,是德日两国摆脱军事上的束缚,突破战后体制,向正常国家回归。在东方,俄乌战争逆转了日本民意,强化了日本社会对“修宪”的支持。日本“修宪”呼之欲出。 战后美国控制日本,强加了“和平宪法”与驻日美军。“和平宪法”剥夺了日本政治独立与防卫自主,使日本沦为畸形的半殖民地国家。 “和平宪法”是日本战败的结果,体现美国的意志和利益,具有城下之盟的性质,是美国令日本彻底屈服的标志,散发出浓烈的殖民气息。借助“和平宪法”,以及随之而来的驻日美军,美国霸权得以寄居东亚,并以“美日同盟”为这一殖民关系蒙上了遮羞布。 战后70年,日本淹没在美国的同盟体系中,充当美国的政治附庸。美日关系中的这一殖民主义逻辑,构成战后迄今全部美日关系的基础。 “和平宪法”限定了战后日本的寄生性发展,它同时是美国对日本实施的精神控制。美国刻意鼓励战后日本社会的“和平主义”与经济主义思潮,麻醉了日本的反抗意志。一个丧失自主意识与反抗意志的日本,符合美国的利益。 “修宪”是战后日本对美国殖民控制的反叛,它同时构成战后东亚历史发展的枢纽之一,是东亚统合与分裂的节点,也构成中国海洋战略的里程碑。 中国作为东亚大国与二战的胜利国,对于日本“修宪”,支持或反对,必须旗帜鲜明地申明态度,不置可否,将为天下所笑。 |